不銹鋼
表面處理
拋光處理:通過機械拋光、化學拋光或電化學拋光,使不銹鋼表面達到鏡面光澤,提升美觀度和抗腐蝕性。電化學拋光工藝穩(wěn)定、污染少,適合批量生產。
鈍化處理:通過化學反應在不銹鋼表面生成致密鈍化膜,防止氧化和腐蝕,尤其適用于奧氏體和馬氏體不銹鋼。
噴砂處理:采用微玻璃珠或濕噴砂技術,去除表面氧化皮,提升質感,適用于大型復雜工件。
著色處理:通過化學氧化、電化學氧化、離子沉積等方法,賦予不銹鋼豐富色彩,增強裝飾性和耐蝕性。
涂層處理:噴涂有機或無機涂料,或涂覆聚四氟乙烯等材料,提升耐腐蝕性和耐磨性。
加工要點
控制溫度與冷卻速率:壓鑄時需控制金屬液溫度(1500~1600℃)和模具溫度,避免冷隔和裂紋。
使用保護性氣體:熔化不銹鋼時采用氮氣保護,防止Cr、Mn等元素氧化。
合理設計拔模斜度:內表面需設計5°~10°的拔模斜度,便于脫模。
后處理修磨:對焊縫缺陷、表面不一致等問題進行修磨或重焊,確保表面質量。
碳鋼
表面處理
酸洗處理:去除氧化皮和銹蝕物,提升表面清潔度,但需注意酸洗后清洗干凈,防止殘留酸液導致銹蝕。
電鍍處理:通過電解沉積金屬離子,形成鍍鉻、鍍鋅等保護層,提升耐腐蝕性和耐磨性。
噴涂處理:噴涂油漆、瓷漆等,形成保護層,適用于戶外或惡劣環(huán)境。
發(fā)黑處理:通過化學或熱處理使表面形成黑色氧化膜,提升耐蝕性和美觀度。
加工要點
控制冷卻速度:碳鋼易產生淬火裂紋,需合理控制冷卻速度,必要時進行回火處理。
防止變形:碳鋼熱膨脹系數較大,需優(yōu)化模具設計和冷卻系統(tǒng),減少變形。
提高表面硬度:通過滲碳、淬火等熱處理工藝,提升表面硬度和耐磨性。
合金鋼
表面處理
QPQ處理:通過氮化+氧化復合處理,形成致密化合物層,提升耐磨性、耐蝕性和抗疲勞性能。
滲氮處理:在表面形成高硬度氮化層,適用于高耐磨要求的零件。
涂層處理:采用熱噴涂、物理氣相沉積等技術,形成耐磨、耐蝕涂層。
鈍化與酸洗:去除氧化皮,提升表面質量,適用于高合金化材料。
加工要點
優(yōu)化壓鑄參數:根據合金鋼的熔點和流動性,調整壓射速度和壓力,避免縮孔和裂紋。
控制熱處理工藝:通過淬火、回火等工藝,優(yōu)化組織結構,提升綜合性能。
防止粘模:合金鋼易與模具發(fā)生粘連,需合理選擇脫模劑和模具材料。